15342214292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技术天地

企业宣传视频

新闻资讯

大梳理:智能融合终端、集中器、SCU、ECU、TTU、LTU、FTU、DTU、RTU

更新时间:2025-08-21

1. 2025智能融合终端(IFT)
《智能融合终端通用技术规范2025》于今年6月正式发布。此技术规范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系统智能融合终端的招标采购,包括技术指标、机械性能、适应环境、功能要求、电气性能、抗干扰及可靠性等方面的技术要求、验收要求以及供货、质保、售后服务等要求。经招标、投标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总体原则为:终端应坚持企业级建设,实现共建共享,严格遵循“一台区一终端、一通道一密钥”的原则;终端应满足营销、设备、调度等多专业业务需求及各专业对台区感知控制能力提升的需求,同时支持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站、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配电云主站)、物联管理平台、调度自动化系统等主站交互;终端应满足《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发改委2024年第27号令),以及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有关规定,并支持设备接入、软件系统、数据交互等安全防护需求。
采集与控制:电能表数据采集;配电变压器本体状态传感器数据采集与控制;水、气、热表数据采集;智能断路器数据采集与控制;三相不平衡调节装置数据采集与控制;智能电容器设备数据采集与控制;静止无功补偿设备数据采集与控制;站房动力环境设备数据采集与控制;充电桩数据采集与控制;线路调压器数据采集与控制;图像装置数据采集;分布式电源接入单元数据采集与控制;智能熔断器数据采集与控制;其它低压感知设备数据采集与控制。
通信介质可采用无线、有线、电力线载波、光纤等。当本地通信模组采用HDC通信时,通信介质为电力线载波和无线,数据采集可靠性和数据传输误码率分别满足电力线载波和无线通信方式的要求。
支持的通信协议应包括远程通信协议、本地通信协议和终端与功能模组间通信协议三类,具体要求:a) 远程通信协议应支持 DL/T 634.5 101、DL/T 634.5 104、Q/GDW 11778、MQTT等协议;b) 终端与本地通信模组间应支持Q/GDW 10376.2;c) 终端与远程通信模组间应支持Q/GDW 10376.3;d) 终端与电能表、台区智能设备的数据通信协议至少应支持 DL/T 645-1997、DL/T 645-2007、 Q/GDW 11778、Modbus、DL/T 842 等协议,并支持协议扩展。
2. 台区融合型终端 SCU
SCU 是在下面的智能融合终端(T23)、TTU、ECU 等终端的基础上,软硬件技术进一步融合贯通,安全等级进一步提升的新一代终端。数据传输格式支持 JSON 和 ASN.1 两种方式共存。
终端主控CPU为国产工业级芯片,CPU主频不低于1GHz,内存不低于1GB,数据存储器不低于4GB。具备两路无线公网/专网通信接口、2路以太网、1路本地通信接口、4路RS-485、支持蓝牙、脉冲输出、遥信、北斗等;扩展模块接口为USB。安全芯片采用智芯LQFP32 封装的SC1798Q,同时融合营销、配电两种业务。操作系统为中国电科院测试认证并统一发布的安全加固版本。
注:能源控制器ECU、22版集中器、新融合终端等微应用内部规划都跟上述图中所示类似。
3. 能源控制器ECU
能源控制器分为公变和专变两种终端设备,分别用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都属于营销口的终端产品。它与之前的模组化集中器大致类似,跟2025智能融合终端也类似。
硬件各种功能模块,有本地通信模组、回路状态巡检模组、无线远程通信模组、RS-485模组、遥信脉冲模组、控制模组,都通过内部高速总线USB驱动。
软件分系统层和应用层。系统层包括统一嵌入式操作系统、硬件驱动、系统接口层、HAL,操作系统通过系统接口层为应用层提供系统调用接口,通过HAL提供硬件设备访问接口;应用层包括各类APP,APP包括基础APP、边缘计算APP、高级业务APP 以及其他APP,APP之间通过消息总线进行数据交互。
公变、专变功能配置:
注:此产品的前身为模组化集中器,2020年衍生为能源控制器,原计划要大推广,但由于某种原因被紧急叫停!
4. 智能配变终端TTU
从国网采购标准来看,真正的TTU中文名应该是“智能配变终端”并非“智能融合终端”,终端代码为“T20”。
根据相关规范可以看出TTU是容器化部署的方式来实现微应用的安装,对接的平台是IEC60870-5-101、IEC60870-5-104配电自动化平台。
终端本地通信协议支持DL/T645、DL/T698.45、Q/GDW1376.1、Q/GDW1376.2、Modbus 等,满足与智能电容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等设备的通信要求;终端与主站通信规约应遵循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DL/T634.5101-2002)实施细则》和《配电动化系统应用DL/T634.5104-2009)实施细则》。
终端远程通信的要求:a)业务数据流应符合《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DL/T634.5101-2002)实施细则》和《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DLT634.5104-2009)实施细则》,传输遥信、遥测等业务相关数据;b)管理数据流可通过NETCONFRPC协议,传输设备管理、容器管理和应用软件管理等管理相关数据。
终端主CPU应满足单芯多核,主频不低于700MHz,内存不低于512MB,FLASH不低于1GB,CPU 芯片应为国产工业级芯片。
5. 台区智能融合终端T23
台区智能融合终端(smart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terminal)采用硬件平台化、功能软件化、结构模块化、软硬件解耦设计,满足高性能并发、大容量存储、多采集对象需求,集配电台区供用电信息采集、各采集终端或电能表数据收集、设备状态监测及通信组网、就地化分析决策、协同计算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终端设备, 支撑营销、配电及新兴业务发展需求。
终端应具备至少2路无线公网/专网远程通信接口,支持2G/3G/4G,宜支持5G;终端应具备至少2路以太网接口,传输速率选用10/100/1000Mbits/s全双工;终端应具备至少1路本地通信模块接口,可连接HPLC模块、微功率模块或双模模块的通信接口,宜采用IP化HPLC模块或IP化HPLC&RF双模通信模块,通信接口应同时支持UART、ETH和USB。
终端应具备至少2路RS-485,2路RS-232/RS-485可切换串口,串口速率可选用1200bps、2400bps、4800 bps、9600 bps、19200 bps、115200bps等;终端应具备电能量有功、无功脉冲输出接口;终端应具备秒脉冲输出接口;终端应具备1路蓝牙接口,用于本地维护,要求蓝牙版本4.2及以上;终端应具备至少4路状态量输入接口;终端宜具备北斗/GPS双模,用于本地地理位置信息采集和对时。
注:实际现场中,TTU跟融合终端大多情况下都是指的同一个终端设备,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来对待。另:现场中TTU跟融合终端大多数以智芯版为主,少量华为版和其他厂商版本为辅。
6. 低压分支监测单元LTU
对台区各分支处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进行实时测量;可计算有功、无功电量;可对线路故障进行简单判断;个别设备支持特征电流方式的拓扑识别功能。
常规设备具备2路RS-485、蓝牙、载波、遥信、ABCN强电。
外观尺寸属于厂家自定义,一般以体型小为主。(方便放置在表箱)
7. 馈线终端单元FTU        
FTU(Feeder Terminal Unit)专为配电线路的馈线监控设计,通常安装在柱上开关或环网柜内,主要用于监控户外柱上开关,监测馈线故障(如短路、接地),计算线损、快速隔离故障区段,如10kV线路上的断路器、负荷开关、分段开关等。顾名思义它属于配电类设备。
主要功能:包括遥测、遥信、遥控、保护和通信,能够实现馈线自动化、监视、控制和保护功能,配合配电子站、主站实现配电线路的正常监控和故障识别、隔离和恢复供电。具有高精度故障录波能力,支持线损计算、支持毫秒级响应。使用配电加密芯片:SC1161Y。支持IEC60870-5-101、IEC60870-5-104等,有柱式和箱式两种类型。
8. 数据传输单元DTU            
DTU(Distribution Terminal Unit)主要应用于配电系统中的远程通讯和数据采集。DTU可以实现对配电系统中的各个设备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将数据上传到远程监控中心,实现远程监测和管理。此外还可以实现远程运维等功能。
实时采集线路的电流、电压、功率等数据;监控断路器、隔离开关等设备的运行状态;通过光纤或无线网络与主站通信,实现远程控制。支持多路通信接口(如RS232/RS485、4G、LoRa、CAN、以太网);具备数据缓存和断点续传功能;可集成故障检测与定位算法。支持IEC60870-5-101、IEC60870-5-103、IEC60870-5-104、MODBUS、SC1801等,有集中式和分布式类型。
9. 远程终端单元RTU           
远程终端单元(RTU)是工业自动化、SCADA系统和物联网(IoT)应用中的核心设备,部署在远程或恶劣的现场环境中,负责数据采集、本地控制以及与主控中心通信。
采集各种现场传感器和仪表信号:模拟量输入、数字量输入、RS-232/485/422 等接口连接智能仪表。支持 Modbus RTU/ASCII, DNP3, IEC 60870-5-101/104 等协议。应用场景主要是电力系统、石油天然气、水务/水利、环境监测、交通等。
10. 集中器&专变终端                    
集中器通常部署在配电台区(如变压器附近),作为区域性的数据汇聚中心。它向下连接多个不同类型的采集终端(主要是电能表、有时也包括终端本身),向上与用采主站系统通信。
下行通信主要是电力线载波、RS485、CAN(22版以后才有);向上采用GPRS/3G/4G/5G无线公网、光纤以太网、230MHz无线专网。提供RS-232、USB、红外或蓝牙等本地维护接口。
支持DL/T 645-97、DL/T 645-07、DL/T 698.45、Q/GDW 1376.1(主站与集中器通信协议,处于快要淘汰状态)、1376.2(集中器与本地模块通信协议)、1376.3(集中器与远程模块通信协议)。
22版使用安全芯片为: SC1772Y(区别于能源控制器安全芯片)。
售前客服
售后客服
选型方案
承装修试
24小时热线电话
15342214292